轉眼,又要到秋季,橘子樹如往常一般將要結果,而你還會在橘子樹下微笑地等待嗎? 題記 老家門口有一棵橘子樹,每年都會在秋季結出果實。這似乎成了我家的標致,一到冬季,總有很多鄰居到家里來,和阿太嘮嘮家常。 “窮人能做的,就是展露微笑” 我家并不是一個富裕的家庭。太爺爺在我四歲時便早逝了。聽說是因為打拼得太辛苦,患上了疾病,而家里又沒錢為他治病。這些年里,總會不經意地提起太爺爺,可是阿太從來沒有表現出任何悲傷,相反地,她總是笑嘻嘻的。 小時候,我曾經問過阿太:“阿太,太爺爺死了,你不傷心嗎?”“老伴走了,我能不傷心嗎?但是生活還是繼續的,再怎么傷心,也不能讓生活沒了希望啊!”阿太總是這么回答。 我的童年時代,就是在老家度過的。家門口有一條小河,那時候的河水很清澈,不像現在一樣渾濁。爺爺奶奶一早就出門干活,只有阿太在家里陪著我。但她總是忙里忙外的。“阿太,我好無聊啊!”“那我們就來釣魚,說不定晚飯還能做碗魚湯吃!”阿太從屋子里拿出釣鉤,笑呵呵地向我走來。 或許,我的阿太與昭廣的阿嬤有的一拼,總能在不富裕的日子里,給我無盡歡樂。 “吃什么藥都一樣” 我并不是一個體質好的孩子。小時候,我經常感冒、發燒。每每此時,奶奶總會急著帶我去醫院吃藥、掛鹽水。時間一長,家里的經濟開銷便增大了很多。記得夜里,奶奶被我的高體溫所驚醒,拿出體溫計給我測量,三十九度!而這么晚去醫院是不太可能的,奶奶著實慌了。而阿太氣定神閑地轉身進入廚房,給我燒了一碗枇杷花湯,硬是要我喝下去。奇跡的是,次日我的燒就退了。從那時起,我一生病,阿太就會燒枇杷花湯給我喝,而我也就認為這是仙藥了。 “讓人察覺不到的關懷,才是這真正的體貼” 我想,我家既然不富裕,那么也就沒什么東西分享給鄰居的。而阿太總會在每年的秋季。把橘子從樹上摘下來,慷慨地分給鄰居吃。他們把果肉吃完,自然也就把橘子皮扔了。可是阿太總會把橘子皮撿起來,洗干凈后小心翼翼地保存著,而我也總是驚嘆于阿太的這種做法。我終于忍不住問阿太了,“橘子皮腌干后,還可以泡茶喝,那味道,可真是美滋滋的。”阿太一邊忙碌著,一邊向我解釋。 到了冬天,大家不再像春夏秋一樣忙碌地勞作著。每天總有些鄰居到我家里來嘮家常。而每次,阿太總會熱情地請鄰居進屋,每次也總會給鄰居泡一杯橘子皮茶。鄰居會稱贊茶的香味,而阿太則是一臉驕傲。 上了小學,我便和爸爸媽媽一起住,跟阿太也不是那么親密了。每個星期回老家吃飯,阿太總會在橘子樹下默默地等著我們。大老遠,便向我們揮手。我從來不知道阿太是從幾點開始等的。每次都看見她的銀絲在風中飄揚,歲月也在她的臉上刻上了滄桑的痕跡,只是她的笑容從未改變 去年,阿太因糖尿病而與世長辭。我默默地走出家門,在那棵橘子樹下靜靜地站著,望向那個我們回到老家的路口。多少個歲月,阿太在這棵樹下盼望著我們回家? 我沒哭,也沒鬧。至今還記得阿太對我說的那句話。“生活還是繼續的,再怎么傷心,也不能讓生活沒了希望啊”。或許,我還不相信,自己再也見不到阿太了。 橘子樹開花了,淡淡的花香在家門口飄蕩。橘子樹要結果了,可是在今年的秋季,我還能看見你送橘子的背影嗎?在今年的冬季,我還能品嘗到你腌的橘子皮泡的茶嗎? “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語淚先流。”回到老家,映入眼簾的是那棵郁郁蔥蔥的橘子樹,而在那棵橘子樹下微笑等待著我們回來的那個人去哪兒了呢? |